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Today, many products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func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fore they fail. Determining product reliabilit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anufacturers of highly reliable products with only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vailable for internal life testing. In particular,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optimal burn‐i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idual life distribution.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is to use data on a quality characteristic (QC) whose degradation over time can be related to product failure. Typically, product failur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passage time of the degradation path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If degradation paths can be modeled properly, one can predict failure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ife distribution without actually observing failur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a Wiener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path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 Wiener process allows nonconstant variance and nonzero correlation among data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 propose a decision rule for classifying a unit as normal or weak, and give an economic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rmination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a burn‐in test. Next,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oduct's lif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ed uni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es are all based only on the product's initial observed degradation data. Finally, an example of an electronic product, namely contact image scanner (CIS),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procedur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3  相似文献   
102.
数据链系统效能评估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数据链系统效能评估相关概念及其对作战的影响机制,给出了数据链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层次指标的计算、聚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数据链系统的效能评估框架,通过该框架可以指导数据链系统的效能评估,为数据链装备的发展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研究新公布的北斗民用导航电文中的两类历书与北斗二号导航电文历书的差异,对比分析各类历书对接收机首次定位时间的影响。利用实际的历书数据,比较不同历书类型的用户算法,分析不同龄期数据对接收机首次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度历书在1周的数据龄期内性能较为稳定,中等精度历书精度稍逊于高精度历书,但由于简化了电文空间,能接近高精度历书性能。简约历书进一步简化了参数数目和电文空间,尽管位置误差达到了数百千米,但却能在数月之后保持相应精度,有利于缩短接收机首次定位时间。  相似文献   
104.
H2O2/HTPB固液混合发动机点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2O2催化分解原理,设计了烃类燃料在催化分解的90%H2O2中能燃烧的点火器,然后采用该点火器进行H2O2/HTPB固液混合发动机点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点火器能够成功启动H2O2/HTPB固液混合发动机,且当混合比偏离最佳混合比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便携式火药分析试验综合信息平台”的关键组件——SP2100气相色谱仪数据采集卡的工作原理,对采集卡硬件、软件进行了设计。在采集卡软件设计中,重点对固件程序设计及驱动程序设计进行论述。试验证明:SP2100气相色谱仪数据采集卡提高了试验系统自动化程度和试验效率,缩短了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106.
首次引用一种迭代算法,用来构造Hilbert空间中次连续拟非扩张映像的不动点;使用新的算法证明了一个强收敛定理,其优点是不要求映像具有次闭性质。  相似文献   
107.
给出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设备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设计中通道放大器、数据采集控制、双端口RAM等关键问题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8.
模糊神经时延 Petri 网的信息融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逻辑与融合技术相结合得到了一种模糊信息融合方法,然后用时延Petri网对此信息融合系统建模,并给出了信息融合系统反应时间的一个计算公式。然后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时延Petri网中,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糊神经时延Petri网模型。  相似文献   
109.
对坦克电台数据传输系统做了进一步探讨,重点研究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思想及内存驻留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应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一种混合式隔振器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隔振系统在共振频率点的振动传递率,隔振器共振频率点阻尼应较大,为减小高频振动传递率,高频段阻尼应较小,被动隔振器阻尼无法满足该要求.提出了一种混合式隔振器,作动器根据隔振器上下点相对位移产生作动力,通过设计作动力对相对位移的传递函数,可实现阻尼随频率变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其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由此混合隔振器构成的隔振系统在共振频率点和高频段对基础的传递振动都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